国门景区,整个景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包括国门、和平之门主体雕塑和浮雕、41号界碑、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中苏会谈会晤室展厅、火车头广场、战斗机广场等景观。国门下通过有准、宽轨铁路各一条。
而正对着我们的国门位于满洲里市西部中俄边境处我方一侧与俄罗斯国门相对应。整个国门高30米,宽40米,建成于1989年6月25日。它是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出入境的一道门户。该国门呈“门”字型,庄严伟岸,建筑面积774.5平方米,高12.8米,宽24.45米,顶部有了望厅。登高远眺,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市的风貌和满洲里市的全景尽收眼底。国门外表用2000多块青灰色花岗石板镶嵌,门中间上方的国徽直径1.8米,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每个字高1.2米,宽1.5米,厚15厘米。以前的国门曾经是俄方所立的双头铁鸟的木桩,后来是木制的刻有“中苏门”的拱形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国门是第三代国门。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曾于1990年来到满洲里,健步蹬上国门,并为驻守在这里的边防检查二中队的官兵题词“国门卫士”。
现在国门景区还是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各级党、团和少先队组织来到这里,组织各种活动。不论是远方的宾客,还是参加活动的各方人士,只要站在国门前,就会肃然起敬,经受一次灵魂的洗礼,因为国门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41号界碑)
这是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定在中俄边境线上的第41号界碑。1993年以前,41号界碑这个位置是当初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客货混用的通道,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过货量的不断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满洲里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就有了第41号界碑,它面向中方一侧,界碑高1.2米,宽 0.4米,厚0.25米,材质为花岗岩,庄重、威严而神圣。每一位游客来这里都可以站在这里同界碑拍一张照片,作为珍贵的纪念。界碑是祖国领土的象征,庄严神圣,不可侵犯。
(和平之门广场)
和平之门广场建成于2002年7月28日,广场内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和平之门主体雕塑。这个雕塑质地为白钢,高13.8米,“M”造型与汉字“门”相像,同时又是满洲里三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也是英文与俄文书写中的第一个字母。上面的圆球象征着地球,寓意为国土有界,但它与世界相连,象征着中国人民开放的胸怀。五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世界人民友好交流和交往。主体雕塑的周围呈扇形,由外及内的顺序排列着七幅浮雕,展现了满洲里的漫长历史画卷,表达了对满洲里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
历史浮雕
第一幅:灿烂古老的文明
满洲里倚兴安之脉,托呼伦之水,草木森森,猛犸徜徉于林海,扎赉诺尔人磨石于岸边,鲜卑人在大泽边生息,蒙古人在草原上跃马扬鞭。
第二幅:关口上的一代商城
1727年,《中俄恰克图界约》签订后,清廷在满洲里建立了边防哨所,1990年,根据《中俄密约》西伯利亚铁路铺到这里,便有了满洲里站。1907年,在南区阜城街一带开设商埠,中、日、俄、朝以及中亚、东欧等国家商贾云集,日后,满洲里商业城市逐步形成。
第三幅:苦难中的英勇抗争
中俄铁路连接的地方先后有三代国门。第一代国门位于距满洲里车站西20公里处,有俄方所立的木桩,上面钉有双头铁鸟。第二代国门是木质的拱形门,刻有“中苏门”三个字。
现在的国门是第三代国门,我们一会儿就会看到。世纪初,我国边陲人民苦难深重,鼠疫流行,中东路战火蔓延,关东军铁蹄践踏,本应成为一代商都,却为一方敝土。
第四幅:彪炳千秋的光辉业绩
1931年,中共北满特委在满洲里建立了名为“晋丰泰”杂货店的地下交通站,有许多党的高级领导人从这里出入境,为寻求革命真理、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雅尔塔协议”,苏联红军打败日军,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3年的侵略,1946年,满洲里市政府成立,由此迎来了满洲里真正意义的解放。
第五幅:抗美援朝中的无私奉献
满洲里作为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在抗美援朝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抗美援朝期间在缺少动力机械的情况下,满洲里人民通过手拉肩扛的方式,承担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朝鲜战场的大部分战略物资的换装与转运任务。以冲天的干劲和汗水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六幅:开放的国门
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满洲里市为首批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满洲里人推开国门,笑迎四海宾客。商贾云集,人如潮涌,百业俱兴。
第七幅:满洲里的美好未来
神奇、美丽、富饶的满洲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勤劳勇敢的满洲里人,世代开创和耕耘着这块热土,使满洲里成为中俄蒙三国风情兼得的北疆跨国旅游胜地。我们相信,在全体人民和各位朋友的努力下,满洲里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秘密交通线遗址)
地下交通线遗迹。早在20世纪20年代至1937年,这里曾建有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联系的国际交通线。由于有了这条地下国际交通线,使满洲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满洲里地区反动力量相对薄弱、交通方便、距苏联较近等优势,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掩护共产党人从满洲里进出中苏两国国境。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伍修权等革命党人都是通过秘密交通线的掩护,前往苏联和回国的。
据统计,在1931年至1934年5月间,安全迎送70多名同志出入国境。革命先驱们途经这里,从前苏联捧回了革命圣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而且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时,前去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是从这里通过的。
(中苏会谈会晤室展馆)
满洲里“中苏会谈会晤室”建于1974年,它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满洲里边境地区会谈会晤室”。建筑面积486平方米,是中苏两国军方就涉及两国边境地区出现相关事宜时进行对话、交涉、通报和友好交往的场所,但早已停用。这是2004年经修缮后建成的展馆,展馆包括中苏会谈会晤室、国门历史展厅、红色交通线展厅、满洲里历史名人长廊、旧时满洲里建设展厅和双拥成就展厅等,较为系统地展示了满洲里在中国革命史上浓重的一笔。
(战斗机广场)
满洲里市曾经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的荣誉称号。1998年时任沈阳空军司令部司令员刘顺尧同志来满洲里检查雷达部队工作,同时走访了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对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给予驻满雷达部队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当他了解到满洲里市的光荣历史时,便赠送了这架退役的歼六战斗机。为什么要送这架战斗机呢?那是在1950年,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满洲里市人民也同全国人民一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仅以冲天的干劲把社会主义国家支援朝鲜战场的军用物资用这里的铁路线迅速换装运往前线,而且全市人民热情高涨,为抗美援朝自发捐款买了一架飞机,就正是这架歼六战斗机。这架飞机是满洲里市各族人民爱国热情的证明。所以刘顺尧同志得知情况,就把这架有着特殊意义的飞机赠送给满洲里。
(火车头广场)
火车头广场建成于2004年6月。广场内的火车头是1940年的日制蒸汽机车头,下面的铁轨是1925年苏联制造的43铁轨,所说的43铁轨,是因为它每一延长米是43公斤而得名。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赴前苏联莫斯科途经满洲里时,乘坐的火车就是在这辆火车头牵引下驶出国门的。同时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出国。这辆火车头的车牌是“1861”号。